人民日报: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EPC水电项目!雅砻江杨房沟水电站并网发电
2021-06-30
6月30日,位于四川木里茫茫群山之中的雅砻江杨房沟水电站首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这是我国首个百万千万级EPC水电项目,也是“十四五”期间,雅砻江流域清洁能源基地第一个并网发电的水电项目。
水电站大坝过流
杨房沟水电站位于雅砻江中游河段,电站总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工程总投资约200亿元,将于2023年全面竣工。据记者了解,通过雅中直流(雅中-江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该电站将在满足四川电网需求的前提下,向长江经济带覆盖地区输送大量清洁能源。
“一个主体开发一条江”,年发电量相当于西藏2018年用电
雅砻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南麓,流经四川省甘孜州、凉山州、攀枝花市,干流全长1571公里,天然落差3830米,在全国规划的十三大水电基地中排名第三。
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授权,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全面负责雅砻江梯级水电站的建设和管理。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祁宁春介绍,雅砻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实施“四阶段”战略,在雅砻江干流规划开发22级水电站,装机总容量约3000万千瓦。其中,杨房沟水电站是雅砻江中游第一个投产发电的梯级电站。
祁宁春说,为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雅砻江公司在水能资源开发“四阶段”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域新能源及抽水蓄能开发“四阶段”战略,规划建设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互补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总装机达8000万千瓦,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绿色清洁能源基地之一。
据介绍,杨房沟水电站4台机组全部投产后,其每年发出的清洁电能相当于西藏2018年的全社会用电量,足够544万辆家用电动汽车全部行驶1万公里。每年贡献的绿色电能,相当于节约标煤消耗约2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7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约3.4 万吨。
雅砻江流域梯级电站开发示意图
我国首个采用EPC模式建设的大型水电站
在我国百万千瓦级水电项目中,杨房沟水电站是第一个采用EPC(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建设的项目。在杨房沟水电站,来自中国电建华东研究院的魏海宁介绍,我国水电建设早期管理模式主要是采用“自营式”管理模式,即由一个主管部门下的设计院和工程局设计施工,建成后移交给电厂。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水电建设全面进入DBB(设计-招标-建造)建设管理模式,雅砻江二滩水电站便是其中的代表性工程。
而为最大限度整合资源,挖掘强强联合的巨大潜力,杨房沟水电项目创新采用EPC模式。魏海宁说,传统水电建设管理模式,设计是上半场,施工是下半场,无形中“延长”了建设周期。而EPC模式需要总承包团队“全场跑”。“将设计单位技术优势和施工单位的现场经验、设备资源充分整合,减少了传统模式下设计、施工单位不能有效沟通,资源、时间部分浪费的弊端”,魏海宁说,杨房沟水电站通过中国电建华东研究院与中国电建水电七局组成总承包联合体,实现了工程“降成本、补短板、提品质、增效益”的目的。
以地下厂房建设为例,一般同等规模的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支护最快需30个月,而杨房沟水电站通过设计与施工多方面深度协同融合,创新运用地质监测预报等先进手段,只用了26个月就完成了地下厂房的开挖、支护。这次,水电站实现提前6个月机组并网发电。
祁宁春说,杨房沟水电站EPC模式产生了“1+1 >2”的效果,创造了多个国内首次:首次研发大型水电工程EPC模式大坝智能建造质量智慧管理系统,首次在大型水电工程总承包建设期实施全范围、全过程设计监理,首次建立了大型水电工程总承包完备、高效、可靠的设计监理管理制度和流程等。
杨房沟水电站1号机水车室
电站全过程实现数字化建设管理
与以往水电站建设不同,智能建设贯穿于杨房沟水电站设计施工的全过程。据雅砻江公司杨房沟建设管理局局长、电厂厂长曾新华介绍,杨房沟水电站智能建设平台通过构建统一的工程数据中心,整合了设计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等业务数据,并集成智能温控、智能灌浆、水情测报等智能建设应用,实现了大型水电工程EPC项目的设计施工一体化管控。利用三维数字化建模,集成工程实施进度、质量检测和验评、工程量和投资信息等,实现了电站建设全过程数字化管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登华认为,杨房沟水电工程智能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是国内水电行业首个覆盖工程全体、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建造统一平台,走在了行业前列,可作为行业标准范本推广。
据了解,“杨房沟水电站EPC工程数字化技术综合应用”获得了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电力数字化工程(EIM)大赛特等奖,杨房沟水电站创新成果目前共获得12项省部级奖励、28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
水电站项目建设带动当地投资和交通建设
杨房沟水电站库区所处的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甘孜州九龙县,为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多年的电站建设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迅速提高当地第二、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祁宁春说,过去五年间,杨房沟水电工程带动投资超过75亿元,采购当地建材超过6亿元。
同时,得益水电站建设,电站周边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电站建设前,当地仅有简易的林场道路和依附于雅砻江边悬崖绝壁的羊肠马道可供通行。现在,一条全长91.3公里的三级公路(卡杨公路)贯通重峦叠嶂的山脉,连接电站对外公路直达西昌。
祁宁春介绍,在杨房沟水电站建设期间,雅砻江公司始终坚持以“开发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的思路,稳步推进了杨房沟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电力生产筹备等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