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日报通讯:玉带飘落山水间 崇山峻岭变坦途
2010-10-22
凉山日报通讯:玉带飘落山水间崇山峻岭变坦途
——官地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建设纪实
——官地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建设纪实
巍巍群山,青翠如斯;滔滔江水,浪潮滚滚。
9月的雅砻江畔秋意正浓,记者由西昌驱车前往官地水电站采访,一路山清水秀,令人沉醉。下了高速公路,从安宁河大桥一路行来,汽车稍驰片刻,驶进了一条平整宽敞的通道,这便是官地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了。如果感慨凉山壮丽的山水令人赏心悦目,那么这条在山间蜿蜒而上宛如玉带的公路则让人心潮澎湃。
这条全长近42公里的皎洁玉带,从磨盘山下的西昌市佑君镇向前延伸,沿途穿越3428米长的磨盘山隧洞和1317米长的煤炭沟隧洞,直入官地水电站。这条玉带一路蜿蜒盘旋,在青山碧水的簇拥下,显得无比妩媚与婀娜。
(一)
沿着蜿蜒而平坦的“玉带”,记者来到中国铁建二十四局官地水电站对外交通公路B标段项目部,据悉,该项目部主要负责磨盘山隧道B标段的工程项目建设,该段项目2007年6月1日动工,项目投资约为1.5亿元。
来到施工现场,虽然秋雨绵绵,但在机器隆隆的作业声中工人们个个干劲十足,安全生产宣传标语悬挂在现场最醒目的地方,整个施工现场井然有序。
据中铁二十四局负责该段项目经理陈兴刚介绍,整个磨盘山隧道长3428米,实行双车道标准,宽9米,高5.3米,最大埋深616米,由中铁二十二局和二十四局分别进行双向施工,中铁二十四局所负责的B标段长1733米。
陈兴刚告诉记者,由于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岩石硬度低,隧道山体地下水类型复杂,磨盘山隧道前两年施工进度缓慢。2009年6月以来,项目部增强了各工种技术力量,增加了先进的生产设备,果断尝试了以往隧洞施工中没采取的施工工艺和新型材料,用于解决塌方和隧道堵漏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保证了施工的进展。
目前,隧道已于今年7月12日实现双向贯通。计划2010年底具备通车条件,移交业主方。
作为官地水电站对外交通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磨盘山隧道的顺利贯通,不仅是施工人员,也是全州人民乃至省内外游客的热切希望。
该工程是307省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成后彻底解决了翻越磨盘山坡陡、弯急等存在的交通隐患问题,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实现了凉山,尤其是西昌、盐源、木里等县各族人民多年的夙愿,不仅对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的形成,对泸沽湖和盐源、木里县境内主要景区的旅游开发,以及对凉山州、西昌市、盐源、木里县各族人民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将产生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二)
神奇古老的凉山对外界有着太多的诱惑,这里历史悠久、民风古朴,17个县市、6.3万平方公里的每一个角落无处不蕴藏着精美、独特的历史文化沉淀。
展开凉山地图,目光投瞥在木里、盐源。这两个对外地人来说相对陌生的名字,在喜欢旅游的人眼中却有着惊世的魅力。
眼看又是“彝历年”,凉山人想去泸沽湖逛逛,但是一想到要走200多公里的山路,很多人打起了退堂鼓。虽然西昌到泸沽湖的公路早已修通,然而7、8个小时的车程,路远且险,着实让人望而却步。
这不仅是凉山人的困扰,也是泸沽湖的困扰。
盐源,以“盐铁之利”闻名古今,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商旅走廊,西南重镇,历史名县,有“东方女儿国”之称的泸沽湖就是这片土地上的奇葩,宛如一颗洁白无瑕的巨大珍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部。她那如诗如画的旖旎风光,亘古独存的母系氏族遗风民俗,基督教中的“诺亚方舟”,喇嘛教的朝钟暮鼓,是那样的惹人瞩目,使众多游客的目光投向这块神秘的土地。
木里,被誉为“香格里拉”(人间天堂),境内山清水秀,四季如春,既有高山牧区的草原风光,又有茂密的原始森林、险峻的雪山和众多的高原湖泊。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将这里点缀成天然的“动植物乐园”,尤其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传入木里达400多年,留下了它辉煌灿烂的佛教文化。
俗话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道的艰险由此可见一斑。
而蜀道的艰险,更是在凉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融汇旖旎自然风光和独特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木里和盐源,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一度不为外人所熟知,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它那原生态之美逐渐显示出独有的魅力。然而,山高谷深、行路艰难,交通条件的制约,依然是制约木里、盐源一线旅游的“瓶颈”,也是当地各族人民生活的一道坎。
当磨盘山隧道通车后,307省道路该段通行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从西昌至金河通行距离将大幅缩短,西昌到泸沽湖、盐源、木里的公路里程、行车时间将大幅缩短,通行条件也将大为改善。
(三)
磨盘山隧道是官地电站对外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公路是国家大型水电站官地电站的对外交通通道。而同时,也是西昌市通往国家重点风景区泸沽湖以及凉山州木里县、盐源县的交通要道。
作为凉山旅游产业的龙头,要带动泸沽湖旅游的发展,这条道路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其巨额的投资是地方财力无法解决的。因此,依托大项目,服务大项目就成为了凉山在这条公路建设上关键词。
2005年10月13日至15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会同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成都市主持召开了《雅砻江官地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编)》审查会议,该报告推荐:工程对外交通采用铁路转公路运输方式,公路运输线路翻越磨盘山原路改造方案。
得此消息后,州委、州政府和涉及到的盐源、木里两县立即向二滩公司详述优先考虑隧洞方案的理由。
采用推荐方案,公路在山间施工,绕山体而过,虽然距离较远,但是造价上却相对于隧洞方案减少许多,然而二滩公司本着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愿望,同时也考虑到官地水电站对外交通建设的需要,对方案进行了重新考虑,启动了穿越磨盘山隧洞方案的前期勘测设计工作。
2006年5月17日,州政府在邛海宾馆召开“官地水电站对外交通公路经久至金河段初步设计优选方案协调会”,会议经过深入分析和慎重比选,一致认为“隧洞方案”既有利于保障官地电站建设运输之需,又符合凉山“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且只有“隧道方案”才能实现业主、政府、社会多赢。
2006年8月23日,由四川省工程咨询研究院按省发改委要求,组织专家在成都对《雅砻江官地水电站对外交通公路经久转运站至金河段(隧洞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审查。参加评审的专家们指出,采用短隧道方案,比原路改建方案缩短了里程,基本避开了绝大部分原路平纵线形指标差的不良路段,清除行车安全隐患,节能效益显著,施工保通条件良好,基本能满足电站物资运输的要求,且能更好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对实现盐源、木里两县广大人民群众多年期盼的意愿具有积极的作用。该方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好。
“隧洞方案”的实施,缩短西昌经久转运站至盐源县金河大桥头往返路程30多公里,既保障了官地水电站建设所需物资的安全运输,又将彻底解决制约进出木里藏区和盐源县的交通“瓶颈”,拉近州府西昌和两县及泸沽湖的距离,还能改善省、州重点打造的香格里拉黄金旅游大环线的交通状况。
(四)
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交通,富裕一方百姓,促进一方经济。
投资达7亿元、耗时近4年的官地水电站对外交通公路改造工程,是二滩公司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有力佐证。
该公路的改建,特别是磨盘山隧道通车后,307省道路该段通行条件将得到大大改善,从西昌至金河通行距离将缩短约17公里,通行时间将减少约一个小时,该道路的建设对改善地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官地水电站对外交通公路起点位于省道307的经久乡附近,经安宁河大桥、站沟村、磨盘山隧道、煤炭沟隧道、金河乡,终点位于金河大桥左岸桥头,公路全长41.2公里,其中新建公路24.6公里、改建公路16.6公里。公路等级为三级,全线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惠及凉山两县一市地方百姓的“经济路、致富路”。
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国家大型企业,愿景是通过雅砻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在水电开发过程中,二滩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公司领导对官地水电站对外交通公路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二滩公司总经理陈云华来官地水电站检查前期工作时,多次要求官地建设管理局加强对外公路建设,优质建设对外公路,为凉山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对外交通路的地形、地质条件非常复杂,除了要建设隧道外,还要经过软地基、滑坡等特殊地质区,施工难度相当大。再加上工期紧、要求严,给施工单位提出了严峻挑战。施工方使出浑身解数,精细地谋划了每个环节,制定出最佳施工方案,昼夜拼搏,攻坚克难。
磨盘山隧道围岩多为Ⅳ级,局部为Ⅴ级。发育多条断层破碎带,夹蚀变体,断层带多富水,地质情况复杂,导致磨盘山隧道多次发生塌方。
针对围岩差的洞段,二滩公司和施工方一道,采取短进尺、弱爆破、分台阶等施工方法。了解前方地质情况,采取TSP地质勘探和超前探孔相结合的超前勘探措施,尽量避免发生塌方事故。
严格要求,科学施工,有力监理。二滩公司在官地水电站建设中始终秉承建设绿色工程的理念,官地建设管理局设置了环保、水保专职管理机构,制定了环保水保管理体系和工作制度,在工程建设中积极实施各项环保水保措施,将工程环境影响控制在了最低的水平。同时,在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各环节均严格把关,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组织工程建设。通过公开招标选定国内一流的工程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来建设公路。
目前,磨盘山隧道已经顺利贯通,将于年底实现全面通车。而官地水电站对外交通公路除磨盘山隧道外,其余改建、扩建段全部完成。
建成通车后的官地水电站对外交通公路作为凉山南线公路的主骨架,不仅将极大地改善凉山州的交通环境,而且还将为促进香格里拉旅游大环线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南线公路是二滩公司出资兴建的一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惠民路、致富路,为把我州建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重要增长极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也为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宁河谷奠定坚实的交通基础。
如今驱车行驶在官地水电站对外交通公路上,一面是绿意无限的青山,一面是波涛滚滚的雅砻江,令人陶醉。道路两边是整齐的防护栏,路边的山上随处可见精心布置的支护措施、独具匠心的喷播绿化,远远的山坡上可见欢快的羊群在牧童的看护下,如同一片片白云,散布在漫山遍野……
经过建设者们寒来暑往、日月更替的风雨兼程,艰苦拼搏,官地水电站对外交通公路像飘舞的彩带,像灿烂的礼花,为凉山儿女带来无限的吉祥和喜悦。
本报记者 李友明 杨艳 实习记者 郭舒曼 实习生 曾稚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