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改善气候 发展旅游 二滩改变"阳光之城"

2008-02-01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姜君)“泱泱中华,水能资源甲天下;浩浩四川,水能资源甲中华;滚滚三江,蕴藏为全川河流之魁首;巍巍二滩,崛起为全国水电之龙头……”一首气势磅礴的《二滩赋》让人们对二滩有了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这座我国在上个世纪建成投产的最大水电站,除自身发电功能外,还大大改善了攀枝花市的气候,也为当地的旅游增加了新亮点。

气候湿润了 降水量增加了

  在前往攀枝花之前,就听说,攀枝花的气候比较干燥,日照时间长,一下飞机,灿烂的阳光就洒落在身上,彻底感受了阳光之城的魅力。

  陈帆今年27岁,从小在攀枝花市长大,717日晚上,在位于攀枝花市中心的竹湖园公园里,他说起了当地气候的变化,“在你们住的地方,恐怕没有干季和雨季之分吧,攀枝花的气候很干燥,我小的时候,每年干季,基本上都没怎么下过雨,到冬天的时候,太阳猛烈的晒着,山上全是光秃秃的,树啊草的,全都干枯了,一眼望去,全是黄色的一片。”说着说着,天边开始闪电,有大雨来袭之势。“说实话,二滩建成后,确实对攀枝花的气候带来了变化,现在降水量明显比以前多了,就连在干季,也会时不时的下一场雨,现在我们在市区里,视线所能看到的地方都是绿油油的。你看,现在马上就要下雨了。”没过多久,大雨果然如期而至,电闪雷鸣,持续了大半夜。

  据攀枝花副市长郑学炳介绍,以前,攀枝花的降雨量只有700多毫米,而水库蓄水后,降雨量增加到了800-900毫米。“二滩58亿立方米的库容,确实对攀枝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大大的改善,现在已经不再有荒山、裸露的山体了。”

 

新的旅游线路

  “到了攀枝花,不去二滩,就当没到过攀枝花。”这是在攀枝花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这座上个世纪我国建成的最大水电站,已经成了攀枝花除攀钢之外的另一个标志。

  二滩水电站距攀枝花市中心46公里,大坝高 240(相当于80层楼高),宽744.1,底坝厚51.5,顶坝厚仅11,可并行3辆大客车,但仍是一个超薄型溢流式双曲拱坝。有17个泄洪孔,泄洪时形成巨大的瀑布,高180多米,比我国著名的黄果树瀑布还高近100。在大坝右岸还有两个泄洪洞,长度均在1000 左右。泄洪时,涛声如雷,飞流直下,大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让人叹为观止。  

路边的芒果树

  “二滩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还有很多是隐性的,它不仅成了攀枝花新的标志,同时也提升了攀枝花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现在只要有朋友到攀枝花来,我都会带他们去二滩看看,感受一下水电工程的宏伟,还可以在库区坐船观光,真的,库区里的风景特别漂亮。” 陈帆激动地说。

在青山绿水中的库区

  二滩水库蓄水后,形成了102平方公里水面的二滩湖,有5个小岛及10多个半岛互相呼应,最远处可乘船抵达盐源县。乘汽轮逆江而上,远离喧嚣,空气清新。两岸植被蓊郁,船下碧水,头上蓝天,再加上凉风拂面,心旷神怡之余开始感叹,要是能生活在这个地方,该是多么的惬意。

 渔门镇的特色住宿小屋

  由于二滩是我国第一个与国际全面接轨又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大型水电工程,其环保工作依照国家和世行的双重标准开展,2006年,二滩被授予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最高奖项——“环境友好工程”。

 

  水库建成后,两岸山上的植物类型丰富了起来,许多以前没有的野生动物也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一幅生态乐园的美景,目前已成为攀枝花的风景名胜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较建库前有着很明显的改善,已进入良性循环。而其中的白坡山,海拔3447,山上植物种类丰富,号称“植物基因库”。

  位于库区内的渔门镇,是盐边县城搬迁后,新建起来的仅次于县城的大集镇,现已成为水陆交通的中心和游人吃、住、娱、购的好去处。镇上居民安居乐业,路边随处可见一棵棵的芒果树,“现在我家主要是养殖晚熟芒果,在湖里养鱼,收入比以前多多了,生活也好多了。”吉乃阿木说。

   【来源: 四川在线】 2007-07-23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18 21:24:35